三月要减肥的小编又开始嘴馋了,

都是因为朋友圈里的吃货们,

全在晒踏青时买的各种野菜,

以及餐馆里烹制好的野菜美食……

但不是什么野菜都是正宗的好野菜,

更不是什么野菜都能摆上餐桌来吃。

有的野菜,

真的能让人中毒。

野菜的种类

先说这野菜的种类,

已经比前几年打听过的多了不少。

鱼腥草

野藜蒿

地菜(也就是荠菜)

香椿

↑↑↑

上面这些已经算是家常菜了

田七

枸杞尖

紫背菜

正在流行,

苜蓿

小蒜

婆婆丁

就称得上是新宠。

听名字都分不清这些野菜到底是什么菜,

如果看到实物就更难分辨各自都长什么样,

吃到嘴里是什么味了。

很多野菜也就是图个新鲜卖个噱头,

想尝鲜的就买个三四两的,

一般人对野菜的味道需要慢慢适应,

所以建议您家们还是一次少买一点,

不好吃丢了也不心疼。

烹制时最好与肉类、鸡蛋一起炒。

野菜的价格

如果是叶片类的野菜,

就更要少买一些尝尝味道再说。

因为,

当下的这些“新老野菜”都不便宜——

最便宜的野芹菜、苜蓿叶、地菜等

每斤3元到4元,

贵一些的枸杞叶、马齿苋、野藜蒿等

6元到8元,

最贵的香椿都卖30元一斤

基本上都是按“两”来卖。

因为上市时间短,

野菜的价格都比较稳定,

每年的价差也不大。

就是从来都没便宜过。

不过,

如果是因为野菜够“野”

而量少价贵也值了

野菜不一定“野”

很多地方有专门种植野菜的农户,

紫背天葵、田七、马齿苋等几种野菜,

25亩地每天就能有斤的野菜产量,

每天基本不愁卖。

如何分辨野不野?!

虽然八成野菜都是人工种植的大棚菜,

但还是有可能吃到纯野生的野菜,

尤其是在户外踏青时买到或采到的野菜,

又该如何分辨?

小编找到几位蔬菜专家打听,

主要的观点是——

野生野菜和大棚野菜的最大区别在于

色泽深浅、根茎粗细,以及叶片大小。

比方说,

野生的香椿、地菜等等,因为自然生长较慢,所以长得都比较小,叶片紧缩,也很小,但根茎却很粗很红,叶片的颜色更深。如果买到的野菜叶片硕大,根茎纤细,颜色浅淡,那肯定是大棚养的。

还有这样说的——

家养野菜由于大肥大水的作用,养分多一些,长得快而且大,但是其纤维素、蛋白质、氨基酸和生物碱等元素就和野生野菜有所区别,直接影响野菜的口感。与家养野菜相比,野生野菜带些涩味苦味。

采的野菜能不能吃?

最后要划的重点是,

很多人在野外踏青时采到的野菜

能不能吃?有没有毒?

省农科院蔬菜专家这么说——

许多野生植物是不能食用的。市民如果想尝鲜,最好只采摘自己认识的品种。现在的枸杞叶、小蒜、野芹菜等比较多,如果确定能认出来,可以放心采摘。

但一定要注意的是,

还有一些常见的野菜对人体有害处。

它们是:

苍耳子

曼陀罗

毛茛(猴蒜)

天南星(蛇玉米)

其中苍耳子最容易被误认误食。

它长得像黄豆苗,

春天时多长在野外的路边和洼地中,

毒性很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除了要注意有毒的野菜,

还必须留心周围环境,

如果发现周围有被污染的情况,

那里的野菜就很可能有毒,

认得的菜也不要采。

吃菜尝鲜的事情,

安全第一!

来源:今日女报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著名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应注意什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tiankui.com/htkzpjs/1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