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认识我们身边的药用植物三
4月4日,和好友一起徒步韶灌北干渠云湖桥至三湘分流段。沿途不仅风景秀丽,药用植物资源也很丰富。下面就介绍几种药典中收录的中药材的来源植物。 蒲公英 我曾在新疆,四川见过满山遍野如杂草般生长的蒲公英,但在湘潭,蒲公英并不多见。多数湘潭人把苦苣当成蒲公英。虽然两者都是菊科植物,花和果实也有些相似,但植株形态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蒲公英的叶根生,排列成莲座状,无茎,总花梗也是根生。而苦苣的叶互生于茎上,花生于茎的顶端。 蒲公英 蒲公英蒲公英全草入药,春季花初开时采挖。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主治内外热毒疮痈诸症,还用治湿热黄疸,热淋涩痛。尤善治乳痈,为治乳痈良药。 益母草 开花期的益母草很容易辨认,但四月初的益母草还在幼苗期,叶片和开花期的叶片有很大的区别。幼苗期的益母草叶交互对生,圆心形,5-9浅裂,表面青绿,质鲜嫩,揉之有汁。开花期的叶深裂成细条状,叶腋处围一圈开花,花紫色,一层一层像塔一样,又名“九重塔”。益母草 益母草 《诗经》有云:“中谷有蓷,暵其乾矣。”这“蓷”就是指益母草。益母草是一种对女生非常好的药草,含有益母草碱、水苏碱等多种药用生物碱,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尤其是硒和锰。在春季和初夏花开放前采割地上部分入药,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为妇科经产病的要药。还可治水肿尿少,跌打损伤,疮痈肿毒。 益母草果实也可入药,中药材名为茺蔚子,具有活血调经,清肝明目的功效。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目赤翳障,头晕胀痛。天葵 从云湖桥至三湘分流,全长14公里,沿途见得最多的就是天葵。这种毛茛科多年生小草本植物,别名“紫背天葵”,因为它的叶正面是绿色的,背面是紫色的。天葵耐寒不耐热,秋冬发芽长叶,春天开花结果,到5月地上部分就开始枯萎,夏季高温时就会休眠,又名“夏无踪”。天葵的入药部位为地下块根,中药材名为“天葵子”,像花生米大小,黑色。《本草纲目拾遗》称之为“千年老鼠屎”。夏初采挖,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为外科常用药。天葵 天葵的块根 野老鹳草 不只是韶灌渠边,在地里,路边,公园都能找到野老鹳草的踪迹。野老鹳草又名老鹳嘴,老鸦嘴,斗牛儿苗等,为牻牛儿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20-50厘米,茎密被倒向短柔毛,叶在茎上部互生,下部对生,表面被短伏毛,背面沿脉被短伏毛,伞形花序2-6朵,成对集生茎顶或叶腋。花粉红色,花瓣5,蒴果,长约2cm,被短糙毛,先端有长喙。 野老鹳草以地上部分入药,为中药材老鹳草的三种来源植物之一,习称“短嘴老鹳草”。夏秋二季果实近成熟时采割。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泻痢的作用,主要用于风湿痹痛,泄泻痢疾,疮疡等证。 野老鹳草 野老鹳草花 野老鹳草果实千里光 又名九里明,九里光,千里及等。为菊科草本植物,好生于山坡,林边,路旁,深秋开花。以地上部分入药,全年均可采收,以叶多,色绿者为佳。 千里光具有清热解毒,明目,利湿的功效。可治痈肿疮毒,感冒发热,目赤肿痛,湿热泻痢等。 千里光 千里光花地榆 地榆是此次徒步韶灌渠的一个惊喜。以前在参加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时见过两次,没想到途中能见到地榆,而且数量很多。 地榆,别名黄瓜香,玉札,山枣子等,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像红枣的样子,吃起来有黄瓜的香味。《本草纲目》有曰“其叶似榆而长,初生布地,故名。”地榆的根茎粗壮,生多数肥厚的仿锤形或长圆形的根。茎直立,单数羽叶互生。根生叶具长柄,茎生叶短柄或近无柄,有半圆形环抱状托叶。叶椭圆形至长椭圆形,边缘具尖圆锯齿。花、果期6-9月。 地榆 地榆为中药材地榆的两种来源植物之一,以块根入药,春季发芽前或秋季植株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干燥,以切面粉红色者为佳。生用或炒炭用,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功效,尤宜于下焦血热之出血。同时地榆还是治烧烫伤的要药,可单味研末麻油调敷或与紫草、冰片同用。但得注意,虚寒性出血或脾胃虚寒者慎用,大面积烧烫伤病人也不宜使用,以防其所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文图 刘丽沙 编辑 王泳锟 审核 曹慎 王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tiankui.com/htkzpjs/11259.html
- 上一篇文章: 红心柚子的功效与作用,红心柚子的食用方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