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和痘痘说拜拜
面对痘痘,大家可能用了不少内服,外调的药品,护肤品,但是往往痘痘只是暂时得到缓解,过段时间又冒出来,反反复复不能根治。 相比一些西药治疗的化学,激素类药品,中医使用的更多的是一些中草药。 中医认为皮肤长痘只是一种表象,其反映的是身体内在的问题。 痘痘的医学名称为痤疮,好发于面部,下颌部,严重时可长在前胸,后背。皮损为红色,暗红,或呈肤色,可有痒和痛感。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易留下瘢痕,色印,常见于中青年人,男性多发,重症为男性,女性可与月经有关,部分患者有遗传倾向。 由于痤疮以生丘疹疙瘩如刺,破出白色粉汁而得名,故有“粉刺”等别称,粉刺,暗疮,青春痘均属于痤疮范畴。 粉刺为痤疮发生早期,白头者为闭合性痤疮,黑头者为开放性痤疮。暗疮为痤疮发生的后期,色暗,病位深,针清多排出黑红色瘀血。青春痘为青春发育期的痤疮,多发于13-25岁的青少年。 中医认为痤疮为素体肾阴不足,相火亢盛,加之饮食失调,好食肥腻,辛辣导致冲任失调,肺胃火盛,上蒸头面,或因脾胃素有湿热引起。总体来说是由各种病因导致体内有热,毒,火,湿邪,发于肌肤形成。 痘痘大体分为五大类型 一肺热型痘痘 面部症状:肤色潮红,皮损为炎症丘疹为主,痘痘多长在额头,也有部分患者前胸,后背出现炎症性丘疹。 全身体征:全身以“热”为主,口干嗜饮,喜食凉物,口臭便秘,尿少尿黄,舌红苔微黄。 治疗以清凉肺血为主,常用枇杷清肺饮,主要有枇杷,桑白皮,知母,黄芩,银花,赤芍,生地,生石膏,生甘草等。在网上可以搜到专门卖这款方子的。 二热毒型痘痘 面部症状:病情较重,具有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皮损以脓疱,炎症型丘疹为主,破损后流出脓液。 全身体征:全身以“热盛”为主,口干嗜饮,喜食凉物,口舌生疮,口臭便秘,尿少尿黄,舌质红或暗红,苔黄。 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配合西医抗菌消炎为佳。可用五味消毒饮加黄连解毒汤,主要有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黄连,黄柏,黄芪,栀子。 三湿热型痘痘 面部症状:皮肤油腻,常伴黑头,面部密密麻麻分布小丘疹,藏于真皮和表皮之间,颜色不红,触之扎手,病位较深,不易消退,呈橘皮样脸。 全身体征:潮热发汗,头,四肢困重,口淡无味,有少数人有不良饮食嗜好,如喜食辛辣,肥腻等,部分患者常伴有腹胀嗳气,或脘腹胀痛,排便不爽,舌体肥大,舌苔黄厚腻。 治疗以清热祛湿为主,常用方剂为芩连平胃散,主要有黄连,黄芩,白术,厚朴,薏苡仁,白花蛇舌草,茵陈,半枝莲,生甘草。 四肝郁型痘痘 面部症状:皮损以“结节”为主,也可伴有炎症存在,颜色暗红或紫红,质地较硬,压痛明显,难以消退,女性来月经时出现或加重,男性则多发生于下颌部。 全身体征:烦躁易怒,精神抑郁,月经不调,胸闷腹胀,口苦咽干,食欲不佳,舌淡苔白。 治疗以疏肝理气,清热泻火为主,可用逍遥散,主要有赤芍,柴胡,当归,茯苓,白术,薄荷,生地,枳壳,丹皮,甘草等。 五血瘀型痘痘 面部症状:皮损以丘疹和黑头粉刺同时存在,丘疹着色较深,呈暗红色,病位较深,质地偏硬。 全身体征:常伴月经不调,经量减少,颜色暗红,兼有血块,舌色紫暗。 治疗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常用方为大黄蛰虫散,主要有大黄,蛰虫,水蛭,白花蛇舌草,桃仁,红花,益母草,陈皮,白术,生甘草,土茯苓等。 当然,还有由于使用激素产品导致的激素型痘痘,这类患者需要详细了解病史,再制定治疗方案。 总体来说,中医调理痘痘的原则是清热泻火,清热解毒,健脾除湿,活血化瘀。 在日常饮食中,痘痘患者需要饮食有节,适当忌口,多食清爽凉性食物和富含维生素,粗纤维食物,避免体内生热。 适宜食物:粳米,百合,莲子,莲藕,竹笋,冬瓜,西瓜,黄瓜,蜂蜜,梨,西红柿,香蕉,梅子,桑葚,枸杞,西洋参等。 禁忌食物:辣椒,糖,酒,肥肉,牛羊肉,(烤羊肉,羊肉泡馍,涮羊肉,羊肉水饺),海鲜,香菜,生姜,狗肉,鸡肉,麻雀肉等。 平常洁肤要用温热水洁肤,也可用淘米水洗脸,或在洗脸水中加盐或醋或柠檬。常用舒肤佳,硫黄香皂,螨婷等清洁皮肤,慎用修饰性化妆品(粉底,粉质或油质)。 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充足的睡眠,不要用手挤压痘痘,以免留下色印,凹坑,定期到正规美容院进行专业治疗与护理。 长了痘痘不要害怕,到专业中医及美容院,了解自己长痘痘的原因,进行针对性调理,保持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相信很快你就能拥有一张清爽的脸蛋^O^。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tiankui.com/htkzpjs/1030.html
- 上一篇文章: 重磅福利来袭植物分类重点总结
- 下一篇文章: 2015十一假期将至长春市内游乡村游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