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高频知识点之方剂学各论清热剂
01 甘草在仙方活命饮中的配伍用意是(单选) A.益气健脾 B.润肺止咳 C.缓急止痛 D.化毒和中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D。仙方活命饮方含金银花、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白芷、防风、贝母、天花粉、穿山甲、皂角刺、甘草,以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主治痈疡肿毒初起。其中,甘草清热解毒、和中(D对)、调和诸药。 02 凉膈散中配伍大黄意在(单选) A.荡涤积滞 B.泻热逐瘀 C.通因通用 D.以泻代清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D。凉膈散证即上中二焦火热证,方中山栀子,可通泻三焦,引火下行,大黄、芒硝,可通便泻火,以荡涤中焦燥热内结,此即“以泻代清”(D对),同时,运用轻清透散之连翘(重用)、薄荷、竹叶,以透散上焦之热,即清上与泻下并行。 03 普济消毒饮中配伍升麻,柴胡的用意是(多选) A.疏散风热 B.发散郁火 C.引药上达 D.升阳举陷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BC。普济消毒饮方含黄芩、黄连、陈皮、生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可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主治大头瘟。其中,辛散之升麻、柴胡,既可散风热之邪(A对),又可引诸药上行达头面(C对),且寓“火郁发之”(B对)之意。 04 下列各项中,属于黄连解毒汤的主治症的是(多选) A.热毒下痢 B.湿热黄疸 C.火毒痈肿 D.热甚发斑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BCD。黄连解毒汤具有泻火解毒的功效,主治三焦火毒热盛证。热毒下迫大肠,则为热毒下痢(A对);瘀热熏蒸外越,则为湿热黄疸(B对);热壅肌肉,则为火毒痈肿(C对);热伤络脉,血溢肌肤,则为热甚发斑(D对)。 05 凉膈散的君药(单选) A.枳实 B.连翘 C.大黄 D.黄连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B。凉膈散方中连翘轻清透散,长于清热解毒,透散上焦之热,故重用以为君”(B对)。 方剂学各论——清热药(二) (全国卷历年出题数:38道) 1.方剂对比分析与鉴别应用——清热解毒类 (1)仙方活命饮与普济消毒饮均属于清热解毒方剂。但普济消毒饮所治为大头瘟,系肿毒发于头面者,以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为法,并佐以升阳散火,发散郁热;仙方活命饮则通治阳证肿毒,于清热解毒中,佐以行气活血,散结消肿之品,对痈疮初起更宜。 (2)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四妙勇安汤均为阳证疮疡的常用方,均有清热解毒之功。三方的不同点在于:仙方活命饮为痈肿初起的要方,除清热解毒之外,还配伍疏风、活血、软坚、散结之品,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五味消毒饮重在清热解毒,其清解之力较仙方活命饮为优,侧重消散疔毒;四妙勇安汤主治脱疽之热毒炽盛者,药少量大力专,且须连续服用。 2.具体方剂——清热解毒类 凉膈散 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调蜂蜜,上中郁热服之消。 川大黄、朴硝、甘草、山栀子仁、薄荷、黄芩、连翘、竹叶、白蜜。 原方用法:上药为粗末,每服二钱(6g),水一盏,入竹叶七片,蜜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小儿可服半钱,更随岁数加减服之。得利下,住服。 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烦躁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睡卧不宁,谵语狂妄,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 (1)连翘轻清透散,长于清热解毒,透散上焦之热,故重用以为君。 (2)配黄芩以清胸膈郁热;山栀通泻三焦,引火下行;大黄、芒硝泻火通便,以荡涤中焦燥热内结,共为臣药。 (3)薄荷清头目,利咽喉;竹叶清上焦之热,均为佐药。 (4)使以甘草、白蜜,既能缓和硝、黄峻泻之力,又能生津润燥,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共奏泻火通便,清上泄下之功。 (5)配伍特点是清上与泻下并行,但泻下是为清泄胸膈郁热而设,所谓“以泻代清”,其意在此。 若热毒壅阻上焦,症见壮热、口渴、烦躁、咽喉红肿、大便不燥者,可去朴硝,加石膏、桔梗以增强清热凉膈之功。 服用本方得利下,应当停服,以免损伤脾胃;孕妇及体虚者慎用。 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酒炒黄芩、酒炒黄连、陈皮、生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 水煎服。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1)重用酒连、酒芩清热泻火,祛上焦头面热毒为君。 (2)以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辛凉疏散头面风热为臣。 (3)玄参、马勃、板蓝根有加强清热解毒之功;配甘草、桔梗以清利咽喉;陈皮理气疏壅,以散邪热郁结,共为佐药。 (4)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目,且寓“火郁发之”之意,功兼佐使之用。 (5)诸药配伍,共收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 若大便秘结者,可加酒大黄以邪热通便;腮腺炎并发睾丸炎者,可加川楝子、龙胆草以泻肝经湿热。 方中药物多苦寒辛散,素体阴虚及脾虚便溏者慎用。病变局部可敷用如意金黄散,以增强清热消肿之效。 仙方活命饮 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疡内消法。 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用酒一大碗,煎五七沸服。 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阳证痈疡肿毒初起。红肿焮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1)金银花性味甘寒,最善清热解毒疗疮,前人称之谓“疮疡圣药”,故重用为君。 (2)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行气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共为臣药。 (3)疮疡初起,其邪多羁留于肌肤腠理之间,更用辛散的白芷、防风相配,通滞而散其结,使热毒从外透解;气机阻滞每可导致液聚成痰,故配用贝母、天花粉清热化痰散结,可使脓未成即消;山甲、皂刺通行经络,透脓溃坚,可使脓成即溃,均为佐药。 (4)甘草清热解毒,并调和诸药;煎药加酒者,借其通瘀而行周身,助药力直达病所,共为使药。 (5)本方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经溃坚诸法为主,佐以透表、行气、化痰散结,其药物配伍较全面地体现了外科阳证疮疡内治消法的配伍特点。 (6)前人称本方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罗美称“此疡门开手攻毒之第一方也”。适用于阳证而体实的各类疮疡肿毒。 红肿痛甚,热毒重者,可加蒲公英、连翘、紫花地丁、野菊花等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便秘者,加大黄以泻热通便;血热盛者加丹皮以凉血;气虚者加黄芪以补气;不善饮酒者可用酒水各半或用清水煎服。 本方只可用于痈肿未溃之前,若已溃断不可用;本方性偏寒凉,阴证疮疡忌用;脾胃本虚,气血不足者均应慎用。 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烦狂火盛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 黄芩、黄连、黄柏、栀子。 水煎服。 泻火解毒。 三焦火毒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或身热下利,或湿热黄疸;或外科痈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1)大苦大寒之黄连清泻心火为君,兼泻中焦之火。 (2)臣以黄芩清上焦之火,佐以黄柏泻下焦之火;栀子清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引邪热从小便而出。 四药合用,苦寒直折,三焦之火邪去而热毒解,诸症可愈。 本方为大苦大寒之剂,久服或过量易伤脾胃,非火盛者不宜使用。 五味消毒饮 五味消毒治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水一盅,煎八分,加无灰酒半盅,再滚二、三沸时热服,被盖出汗为度。 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火毒结聚之疗疮。初起局部红肿热痛或发热恶寒;各种疔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舌红,苔黄,脉数。 (1)方以银花两清气血热毒为主;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蒲公英、野菊花均各有清热解毒之功,配合使用,其清解之力尤强;并能凉血散结以消肿痛。 (2)加酒少量,是行血脉以助药效,且微微汗出,利于透邪外出,消散疗疮。 若热毒壅阻上焦,症见壮热、口渴、烦躁、咽喉红肿、大便不燥者,可去朴硝,加石膏、桔梗以增强清热凉膈之功。 本方以同类相须之法,唯取清解消疗之力。 四妙勇安汤 四妙勇安君银花,玄参当归甘草随,清热解毒兼活血,脱疽之病此方魁。 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热毒炽盛之脱疽。症见患肢黯红微肿灼热,溃烂腐臭,疼痛剧烈,或见发热口渴,舌红脉数。 (1)重用银花,清热解毒为主;玄参泻火解毒,当归活血散瘀,甘草配银花加强清热解毒作用,又调和诸药。共收清热解毒,活血通脉之功,使能毒解、血行、肿消痛止。 (2)本方组成具有量大力专,连续服用的特点(原书:“一连十剂”),故用量少,时间短均难见疗效。 本方清热解毒之中,寓养血活血、扶正之意,法取药少量大、药力专一之长。 牛蒡解肌汤 牛蒡解肌薄荆翘,丹栀斛玄夏枯草,疏风清热散痈肿,牙痛颈毒皆可消。 牛蒡子、薄荷、荆芥、连翘、山栀、丹皮、石斛、玄参、夏枯草。 用酒一大碗,煎五七沸服。 疏风清热,凉血消肿。 颈项痰毒,风热牙痛,头面风热,兼有表热证者;外痈局部红肿痛,寒轻热重,汗少口渴,小便黄,脉浮数,苔白或黄。 (1)牛蒡子辛散头面风热为主;薄荷、荆芥发汗解表;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痈;丹皮、山栀、夏枯草泻火凉血、散血;玄参配在本方,是取其泻火解毒,与石斛相伍,则有滋阴清热之功。 (2)本方在原书中主治限于头面风热痰毒,在临床运用中可以扩大范围,即凡具有风热表证的痈肿炎毒,皆可以本方加减使用。在痈肿外证中无肝火偏旺、津阴内伤之证者,夏枯草、玄参、石斛皆宜慎用。 编辑:芩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tiankui.com/htkycjy/5421.html
- 上一篇文章: 老曲养生讲堂饮药酒净血液,为健康举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