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上线了,首先讲清热解毒类
什么是清热药 概念 在中医药理论中,凡是以清解里热,泄除里热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功效 清热药多寒凉,具有解毒、清热泻火、清虚热、凉血等功效。 药理作用 中医科学研究表明,清热药主要具有抗病毒。抗菌,抗毒素,抗病原虫,抗肿瘤。解热,抗炎,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适用范围 清热药主要用于不恶寒反恶热、发热、口渴、呼吸急促、心烦口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或者兼便秘、腹胀、苔黄的里热证。对现代临床称谓的感染性发热、急性传染病、白血病、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某些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药物分类 清热药根据性能不同,主要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五类。 清热泻火药: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 主要用于口渴、高热、烦躁、汗出、严重的脉洪大、神昏谵语的气分实热证。这类药物各有不同的作用部位,分别适用于胃热、肺热,如芦根、花粉、淡竹叶、竹叶、西瓜翠衣、鸭跖草、谷精草、决明子、寒水石、夜明砂、猪胆汁、密蒙花、青葙子、苦丁茶。 清热燥湿药:药性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因此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并能清热泻火。 主要用于身热不扬、胸膈痞闷、舌苔黄腻的湿温、小便短赤或暑温夹湿证,用于痞满吐利的湿热蕴结脾胃证,用于泄泻、痢疾、痔瘘肿痛的湿热壅滞大肠证,用于耳肿流脓、黄疸尿赤的湿热蕴蒸肝胆证,用于带下色黄或热淋灼痛的湿热下注证,关节红肿热痛的湿热流注关节证,用于湿疮、湿疹的湿热浸淫肌肤证,用于各脏腑火热证。 中医药方常用的清热燥湿药有:黃连、黄芩、黄柏、秦皮、白鲜皮、龙胆、苦参、三棵针、苦豆子、马尾连。 清热解毒药:以清热解毒为主。 主要用于丹毒、瘟毒发斑、痈肿疔疮、痄腮、热毒下利、咽喉肿痛、虫蛇咬伤、水火烫伤、癌肿的火热壅盛证以及其他急性热病。 中医药方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有:忍科藤、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金莲花、野花、苦地丁、甜地丁、天葵子、大青叶、板蓝根、重楼、拳参、青黛、鱼腥草、金荞麦、白头翁、马齿苋、大血藤、败酱草、鸦胆子、马勃、广豆根、委陵菜、射干、北豆根、青果、锦灯笼、金果榄、土茯苓、白蔹、木蝴蝶、冬凌草、千里光、四季青、漏芦、穿心莲、白花蛇舌草、半边莲、熊胆、山慈姑、地锦草、绿豆、翻白草、马鞭草。 清热凉血药:药性咸寒。咸能入血,寒能清热,因此具有清血分热邪、清解营分的作用。 主要用于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绛、脉细数,甚至斑疹隐隐、神昏谵语的热入血分证;用于舌謇肢厥、神昏谵语、舌质红绛的邪陷心包证,用于吐血衄血、舌色紫绛、尿血便血、躁扰不宁、斑疹紫暗,,甚或昏狂的热入血分证,也可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血热出血证。 中医药方常用的清热凉血药有:玄参、牡丹皮、地黄、赤芍、紫草、水牛角。 清虚热药:以清虚热、退骨蒸为主。 主要用于午后发热、骨蒸潮热、虚烦不手足心热、盗汗遗精、舌红少苔、脉细而数的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用于热退汗、夜热早凉、脉象细数、舌质红绛的温病后期,邪热未尽,伤阴劫液证。 中医方常用的清虚热药有:白薇、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银柴胡。 长按识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tiankui.com/htkycjy/4459.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椿中医贴敷产品简介
- 下一篇文章: 店员经典培训教材55组易混淆中药三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