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陈卓君 摄影?徐子豪

我一直在等待夏天。

等待,醋渍西瓜缓解上升中的燥火;

等待,凉着吊扇,在旧冰室里来一杯菠萝刨冰。

等待,一支支雪得冰冻的紫贝天葵茶,来滋润干渴的灵魂;

等待,山麓乘荫,鲜摘竹叶熬制青翠稀粥,细尝淡淡的竹香。

有没有发现,所等待的,全都牵连上缤纷的色彩?原来,食物的颜色能表现出不同的甜度、温度、浓度和香度……所以,某程度上我们的味觉会被视觉色彩所感染,当渴求舒适感和食欲的时候,红的黄的食物最奏效;当想减缓新陈代谢、镇静神经,我们或需来一点蓝;又当想归于自然,清新的一抹绿,也会诱导你进入状态,把心放慢下来。

这些细眉细眼的小事情,生活上未必人人察觉,但内在神经每每到了某些时候就会提醒你,该是时候找上对的东西。暑夏,纳凉,最正不过的事,在35℃艳阳下,舌头总有无尽探索的理由。

part01

红西瓜.酱瓜青

▲夏天人们总想起红噹噹、冰冻多汁的西瓜。

▲梁师傅说马来亚的大西瓜,瓜青够厚度又爽脆。

▲乡间人简朴节俭,他们吃西瓜,除了瓜肉,还擅渍瓜青当凉菜。

从前,乡下的人吃西瓜,会留下瓜青来醋渍,当凉菜。

“旧时人生活很穷,有能力买西瓜已感难得。我们当童孩的,瓜分了甜美汁丰的瓜肉,最等待的是瓜青,妈妈总会醃好一碟放在桌上。”梁辉雄师傅祖籍西樵;而西瓜青说的是,瓜皮与肉之间那层只有几分厚度的肉青,口感脆爽,瓜香清冽。

其实,笔者也曾听食家唯灵老先生说过,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瓜青是其时当红的粤式凉菜;做得最出名是镛记的“瓜皮虾”,是入夏限定的菜式。不过,这凉菜早已在八十年代淡出菜牌,大概仍记得它的人实在少之有少。瓜皮虾本源自苏州,用的是青瓜和河虾,瓜薄切成粗丝,用醋、糖、盐花等醃渍一夜,即可候用。至于皮是海蜇皮,虾乃虾米。最后将各种材料捞上青、红椒丝、中芹、芫荽和酱醋,即可上桌。这瓜皮虾,说实在,倒与梁师傅的版本有几分相似,前者在用料上较华丽,可能与江浙人生活优裕有关,但后者取瓜青,只以醋、蒜、辣椒浸醃,味道虽简单却感朴实无华。

老一辈知道什么是艰苦,自然惜物。

“现在的西瓜似乎不如从前般好吃。”都说,回忆的味道总是美好。当下的西瓜差不多不分时令,四季皆有,甜是甜,但甜味来得很人造。梁师傅说,醃瓜青,始终是大西瓜比较好,瓜细,瓜青也没有几分;他拍着手上的马来亚西瓜,瓜传来沉稳震动的声音,之后说:“瓜熟,水分足。”不独西瓜,青瓜、萝卜也是这样醃。

家乡酱瓜皮

为了更入味,西瓜青腌渍前要切成狗爪状;

瓜青渗着酸酸甜甜的醋香,冰凉沁齿。(港币88)

海景轩

尖沙咀么地道70号海景嘉福酒店B2层

part02

菠萝与冰锥

▲仍会以大冰砖削冰粒,相信本地已没有几家冰室会这样做。

▲广成冰室的老板说店内的古老冰刨,岁逾半百,比他自己更要珍贵。

冰冻的碎菠萝冰与冰粒,慢慢在嘴里融为一体,那份冰感不禁让头皮麻了一阵。

菠萝冰要在冰室喝,才显出味道;这或许是一种情意结,因为旧冰室的冰是刨出来的,虽然会这样做的已剩下没几家,但广成是其中之一。“年开业至今,我们的冰饮都是现点现刨,用长冰砖刨制。”老板崔广成如此说。不少人老远到上水是为了慕名试试他们的“冰山”,冰山由碎冰堆出来,口感沙沙的,全因为广成的厨房里仍有一副硕果仅存的古老手动刨冰器,刨冰器底部装上了刀片,操作简单,只要在冰砖上刷几遍,嚓,嚓,嚓,机内便会储起细碎的冰粒,碎冰再倒入锥形模具里,扣出即成晶莹的锥体冰塔,红豆冰菠萝冰莲子冰凉粉冰,一律这样做出来。“那刨冰器来佬货,瑞典嘢,耐到唔记得历史。”崔老先生边说边结算当日生意。听他说,对于冷冻技术不发达的往时来说,冰谈得上是奢侈品,冰室、茶餐厅多用大冰砖凿碎做冻饮,而他谦称只不过沿用传统罢了,根本没有什么了不起。

红豆冰,是广成长期的第一人气。但对于未必很喜欢红豆子的小朋友来说,甜甜酸酸的菠萝粒已醒胃加分,还掺了甜美的糖浆,愈啜愈甜,有谁不爱?

菠萝冰

在菠萝糖浆上,浮着鲜凿的小冰山,大概是不少中年人童年的饮食回忆。(港币25)

广成冰室

上水石湖墟新成路10号

part03

百分百紫贝天葵

▲来自绍兴的野生金钱葵,骤眼看来像一片嫣红的枯叶。

▲珍珍说不少人会用价廉的水葵加山楂来鱼目混珠,老马识途的客人自会找她买正货。

活在岭南的人都爱喝凉茶。

南方之地,天气炎热又多雨地湿,自古多有瘴气,所以人们每到暑天总爱到凉茶舖饮杯廿四味/夏桑菊/酸梅汤/银菊露/鸡骨草/火麻仁/竹蔗茅根,清热祛湿;这是一方水土的饮食特色。但对于大澳人来说,什么百草凉茶,也比不上一杯紫贝天葵来得消解内热。

“紫贝天葵是野生的,靠雨露生长,从前凤凰山遍野皆是。”说话的是珍珍,她在大澳经营食店已廿多年;支装冻饮是她的热卖,除了紫贝天葵,亦有咸柠七、酸梅汤、罗汉果茶等等,全是足料自家煲制。“紫贝天葵嘛,愈冻愈好饮,最好雪到起沙起冰的,清酸清酸,喝来有着山楂的醒神香气,消暑解渴。”珍珍起劲的说大澳人不太爱喝别的凉茶,他们只要紫贝天葵。

十元一支的冰凉;价廉,却没有将货就价。“我们用是金钱葵,来自绍兴,属品质高的野生货色,一千元一斤,说的是人民币。”珍珍说大澳到处都有档口卖紫贝天葵,但未必每间也肯用正货。“外面好多人用的是水葵。”原来紫贝天葵亦有伪品,水葵来货价跟紫贝天葵差天共地,几十元即有一斤,但它煲起来味道很腥,销售者要加入山楂覆蓋腥气来鱼目混珠。对一般人来说,单凭颜色和味道无疑难以分辨,但珍珍说紫贝天葵其实只需加入片糖煲,已是醇和、清热降火的消暑妙品。“色紫得来要沉厚,太过嫣红的十居其九是水葵。”下次在大澳行得汗流浃背的时候,那些是真材实料的凉饮,还用多说?

紫贝天葵

紫贝天葵有个特点就是愈冰冻愈好饮,尤其冷藏至沙冰的状态,最消暑解渴。(港币10)

珍珍食店

大屿山大澳街市街13号

part04

青竹.清粥.让人心静

▲Gary因为信奉佛教,进而探索禅生活。他认为「心静自然凉」绝对有因果关系,凡事处之泰然,不为外间所干扰,是修行的最高境界。

常言,心静自然凉。

“要通往心静,‘禅’是其中一种道法。”Gary这样说;他是一念禅食的主理人,主张进餐前来半小时的禅坐,吃时不语,在心无杂念的情况下,静观心照,才能更专注食物甜酸苦辣咸五味,这种修行,你我也有机会做得到。

Gary从新界郊外摘来新鲜的麻竹叶,准备一顿精进料理。他引唐.白居易《苦热题恒寂师禅室》:“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心静自然凉实情是有根据的──因为心静,心跳就会比较慢,相对血液流动也慢;但当血液加快流动,代谢会加快,这样便会产生热感。当血液又慢下来,代谢减慢了,自然不会感到燥热。

“小时候,家住粉岭,山野间都是竹树,一到夏天,飘来怡人的竹香;而家母喜摘取竹叶卷心,加点薏米给我们喝,说能清心火。”旧人养生的智慧,就这样长于斯,取于斯。岂止清热泻火、除烦安神,竹叶也能生津利尿,中医很常用。“再过数天便已是小暑,不如用竹叶煮一锅养生粥,敢说味道比荷叶粥更好。”

做精进料理的人,都会以最素雅的味道展现出食材自身的独特风味。“竹叶本带幽香,煎水取汁时,只要加一片昆布作引,已鲜味无穷。”竹叶煮它一刻钟,其绿已渗在水里,再将水煮粥,正是如此简单。煮好的粥带淡淡的苍翠,他洒了小撮的绿茶盐,配茄子渍和山椒,一切非常京都风。

先来一场禅坐,打开味蕾,再尝一口清粥,自会发现一片新天地。“竹叶粥的味道是淡不言薄吧!”有竹香,有米香,都是浑然天成的味道,没有半分的矫饰。吃罢这锅粥,即使外面再晒再热,也自能心静身凉!?

▲医食同源,古人在署夏时煲竹叶粥,除了满足口腹之欲,还想清心降火。

▲不要看轻这枝竹叶卷心,中医角度看,它深具清心火、除烦安神的疗效。

一念禅食

今日的,明日风尚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殿疯
白癫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uiyuncao.com/htkhxcf/1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