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6169820.html

受挫就“躺平”,哪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鲍南北京日报-05-19

近日,一篇《躺平即是正义》的文章火了。作者在文中大谈“躺平即正义”,描述了自己是如何在两年没有稳定工作的情况下,通过极低的生活消费跟有一搭没一搭的打零工,维持一种“自由”的状态。不少网友读罢“如获至宝”,引得“躺平学”风行一时。

“躺平学”听着新鲜,其实走的还是之前“丧文化”“佛系青年”的路子。说来道去,无非是奋斗不易、能力有限,既然前路不免挫折,努力也大概率一事无成,不如干脆放飞自我、一“躺”了之。一帮正当年的“90后”“00后”,本应朝气蓬勃、积极进取,却想着怎么舒服怎么来、怎么“不苦”怎么来,未免让人五味杂陈。

信奉“躺平学”者,言必称“内卷”、谈必论“折叠”,但这里头有多少是感同身受的真实,又有多少是人为炮制的焦虑和自我放弃的懒惰?/初入社会,立足打拼,不可能全无压力、一帆风顺,但只要付出耕耘,在哪个位置、哪种情况下其实都能搏出一方天空。/快递小哥蒋教芳,起早贪黑、奔忙无休,但他靠着一股子钻劲儿潜心提升分拣效率,最终拿下了快递行业高级工程师资格;高三学生全杰通,家境贫寒、生活困难,但他没有放弃,疫情期间硬是借来智能手机顶着严寒蹭网上网课,最终考取了名牌大学。/试想,如果他们因为人生“不开挂”就自我麻痹,一受累就喊“内卷”,一遇挫就“躺平”,哪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又哪有这般精彩的人生?

“躺平”的吐槽,可一听,或一乐,但更应一笑了之。今天的中国,时代列车快速向前,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水涨船高,奋斗之路注定是一个不断自我磨砺、自我提升的艰辛过程。在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前,吐槽、抱怨、调侃,可能是自然而然的心理反应和减压手段,然而无论现实是否骨感,生活总要继续。年轻人正值大好年华,与其怨天尤人、暮气沉沉,不如脚踏实地大干一番,用奋斗闯出属于自己的路。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几十年来,中国发展的奇迹,也是无数人挥洒汗水、追梦圆梦的奇迹。在这个人人皆可出彩的大舞台上,以奋斗为基,每个人都能唱响圆梦之歌。

未来的博物馆是什么样?

刘齐光明网-05-18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是在全球持续经历一年多新冠疫情背景下的博物馆日。如果说,以前人们满足于宅在家中,轻点手机云览博物馆的话,今天,可能更多人更希望能走进博物馆,与展品文物来一回近距离接触。可疫情防控工作依然严峻,因此,国际博物馆协会希望全球博物馆一起行动起来,共同探讨在世界范围内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博物馆面向未来应如何应对多重挑战,及时调整完善自身功能定位,积极探索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新方案。由此,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便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

说到“恢复”,这是博物馆人和观众们的共同心声。在疫情之前,一些重磅特展总会引发大家“奔跑入馆”。如今,由于每日参观人数受限,博物馆时常会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去博物馆不再是“说走就走”,而必须成为一种有计划性的活动。这样的状况,对博物馆和观众而言,都是一种考验。让人乐观的是,疫情之下,人们对去博物馆参观的热情并未减退,各家博物馆也使出浑身解数,拿出镇馆之宝,举办系列展览,吸引公众参与,增强人们信心。因为大家知道,博物馆保存着过去的平静和美好,也记录着曾经的混乱和伤痛,历史的脚步不会停歇,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至于“重塑”,这更是疫情之下社会普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tiankui.com/htkgnzz/11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