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作为人体的“司令官”,必须要有充足的血液供应才能够顺利完成一系列生命活动。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脑供血不足,日常生活也难免受到影响。

脑供血不足,高发于老年人。据不完全统计,60岁以上人群中,7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脑供血不足;80岁以上老人中,脑供血不足者占80%。但不排除年轻人也可能存在这一情况。

脑供血不足严格来讲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系列症状的俗称,主要是指人脑某一局部的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脑功能的障碍。

患者可出现头痛、眩晕、耳鸣、肢体麻木、失眠多梦、记忆力明显减退等症状。有这些症状的中老年人发生“阿茨海默症”和“脑梗死”的概率增加。因此大家应该多了解脑供血不足的发病原因,从而积极的做好脑供血不足的预防。

脑供血不足的表现

1、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脸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3、暂时的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4、肢无力或活动不灵。5、与平日不同的头痛。6、突然原因不眀的跌跤或晕倒。7、短暂的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8、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9、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10、整天昏昏沉沉的欲睡——嗜睡状态。11、脑供血不足患者一侧或某一肢体不自主地抽动。12、突然但暂时出现的视物不清。

一旦出现以上的信号,那么你就要重视起来了,这可能是身体在对你发出警告,你需要好好保养身体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会引起脑充血不足呢?

1血管壁受损

这个是由于血管的管腔过于狭窄,从而导致大脑动脉出现硬化的现象,形成管腔硬化斑。因为管腔狭窄导致血管内的血流量变少。连续一段时间用脑过度的话,就会出现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而大家所熟知的“三高”就可以造成这样的结果:

◎高血压:可使血管内膜受损增生,血液中有形成分更易沉积,进而造成管腔狭窄;

◎高血糖:可损伤血管内皮,增加管腔狭窄风险;还可使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增强,增加血液粘稠度,减缓血流,甚至血液瘀滞形成血栓;

◎高血脂:脂类物质含量升高,易引起动脉硬化,导致管腔狭窄;如果斑块破裂,还可形成微血栓,堵塞小血管,影响供血,甚至直接导致脑梗。

2血压下降引发

比起高血压,大家对低血压的认识更少。它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一般来说,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即为低血压。

血压较低的人群,或者是具有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就容易会因为心脏的跳动频率变慢导致脑供血不足。有动脉硬化病症的人群,更容易会夜晚产生血压下降的情况,而第二天起床的时候就会出现脑供血不足的现象。

3由颈椎病引发

患有颈椎病的人群,因为椎间孔比较狭小,当突然性猛烈转动颈部的肌肉时,就会引发短暂性的脑供血不足,从而感到头脑眩晕。

此外,严重的贫血也可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头晕头痛、记忆减退等相应症状。

4血液里成分的变化

血液里的化学成分的变化也会引起脑供血不足。因为像红血球增多症这个病症,它就是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等相关因素超过了人体正常值的水平,从而使血液变得浓稠,流动速度变得缓慢甚至瘀滞,从而导致流入大脑内部的血液量减少产生脑供血不足。

5微血栓

微血栓是指人体内微循环的血管里出现里出现白细胞、血小板等细胞的粘连所形成的一种微小血栓。这种物质如果跟随着血液流动,就容易堵住血管,造成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人体眩晕,皮肤发麻等症状,严重点的话还会导致心肌梗塞、半身不遂等。

6心脏疾病

如果心脏存在疾病,也可诱发脑供血不足。如:冠心病人心血管狭窄,每次泵出心脏的血液相对减少,供应给脑部的血液自然也会有所减少,从而造成脑供血不足。

心衰患者心脏收缩无力,房颤患者心脏收缩不完全,都可导致排出心脏的血液减少,从而影响脑部供血。

当出现脑供血不足,别担心,不想脑梗“上身”,4件事趁早做!

多喝水

喝水能够帮助人体稀释血液的浓度,加快血液的流通以及促进代谢废物的排泄,有利于保持血管的健康状态。尤其是脑供血不足的患者,更要坚持喝水,建议每天至少喝水ml。

适当的运动

大脑供血不足可经常运动,这样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增强心肺功能,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从而可以突破轻微的血栓,缓解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太极拳、游泳等,每周至少3次。运动强度以中等为宜,即心跳稍快又能轻松说话,但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此外,看电视时也可以踮脚,它能使心肌获得更多的氧气,也能增加下肢血液的流通量,增加血流速度,从而改善血液循环。

保持良好的心态

压力会无形之中会让人处于紧张的状态,对血管也会造成伤害,增加血管堵塞的几率,进而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学会降压很重要。

平时看看电视、报纸,做些手工劳作或家务事,也可以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如唱歌、跳舞、书法、打球等,陶冶性情,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疲劳。

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

人在睡眠时脑部的血液供应相对增多,可为脑细胞提供足够的能量。工作时脑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能量消耗大,久之会疲劳。睡眠时脑细胞处于休息状态,并使消耗的能量得到补充,恢复精力。所以要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

泡脚泡脚也是公认的促进血液循环的好方法,建议每天晚上用40℃左右的温水泡脚15~20分钟,还可遵医嘱添加部分相关中药,更有利于血液循环。但糖尿病患者、静脉曲张患者、皮肤感染破溃患者需谨慎进行。

三个姿势,一种操,护好颈椎

现如今“低头族”随处可见,颈椎承受的压力可能高达50多斤,更易发生颈椎病变,压迫血管,影响大脑供血。纠正不良姿势走路时应抬头挺胸、平视前方,不要含胸驼背,以免压迫颈部神经,久而久之造成颈椎骨质增生。坐着时可以在颈椎处放一个靠枕,起到支撑作用,以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睡觉时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以10~15cm为宜。“米”字护颈操健康人群平时不妨适当多活动活动颈椎,放松颈部肌肉,避免长时间同一姿势带来的僵硬感。可以用头跟着“米”字的笔画运动,前后左右全方位锻炼颈椎。但要注意动作幅度,不要引得脖子咯咯响。

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咨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tiankui.com/htkhxcf/7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