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暑,一年最热的时候到了当心疮疖
7月23日 大暑 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二个节气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 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黄帝内经》载:“汗出见湿,乃生痤疿。”即说,人们暑热汗出,或劳作汗出,阳气内盛,热盛蒸液,如果此时遇到湿邪,如汗出未尽,就去洗冷水澡,或冒雨淋水,由于水湿病邪有郁阻阳气的致病特性,因此湿邪阻遏阳气,阳气郁结于皮肤腠理,甚至阳气郁结化热、化火,即会发生“痤”“疿”等皮肤病症。因此,盛夏季节尤其要当心该类皮肤病的预防与调治。 疮疖的发生原因 “痤疿”是一种生于皮肤及皮下组织较为浅表的皮肤病,多为急性化脓性疾患,属于中医疮疡的范畴,又称“疮疖”多发于夏秋季节,随处可生,以小儿、青年较为多见,发于暑热季节者,又有“暑疖”“热疖”之称。 疮疖发生的常见原因,除“汗出见湿,乃生痤疿”之外,还有“疖肿治疗或调养不当”与“膏粱之变,足生大丁”两个原因。前者是患疖肿后,因处理不当,致使脓液潴留,或搔抓碰伤,以致脓毒旁窜,在头皮较薄之处发生蔓延,引起的范围较大的疮疖。后者是平素经常、过分地偏嗜膏粱、肥甘食物,因阳热蓄积、腐血坏肉,即会引起疮疖等皮肤病,若阴虚内热之消渴、糖尿病患者或脾虚便溏患者,则容易感染邪毒,并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引起多发性疮疖。 疮疖的预防方法 疮疖的预防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一、生活起居: 平素尤其是暑季,要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要用温水洗脸、洗头、洗澡,出汗之后,必须等到汗出净后,再用温水清洗,保持局部皮肤清洁。 二、饮食调养: 暑季可适当吃一些苦、寒食物,如苦瓜、青菜、芹菜,或西瓜、绿豆、红小豆等,以清解暑热,避免体内阳热偏盛,引发疮疖。注意少食辛辣油炸及甜腻食物,以免助热生湿,引发疮疖,患病期间应忌食、忌饮牛羊肉、葱姜蒜、白酒等辛热食物以及鱼虾、螃蟹、猪头肉等发物。 三、治疗原发病证: 有消渴病、糖尿病,以及脾虚湿盛证等病证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证,以免变生疮疖。 疮疖的调治方法 四种调治疮疖的食疗药膳方: 一、凉血荷叶粥: 由鲜荷叶50克(干品减半),白茅根、粳米各30克组成。先将白茅根水煎取汁,加粳米煮至粥将烂熟时,放入洗净、切块的鲜荷叶,再略煮片刻,加入适量白糖即可。全方具清热凉血、利湿解暑之功,适用于小儿红痱,即红色丘疱疹所致热痒疼痛的调治。 二、绿豆粳米粥: 由绿豆25克、粳米克组成。绿豆、粳米洗净,加水煮至烂熟,加适量冰糖,调匀即可。分2~3次食用。全方具清热解毒、消暑解热之功,适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疮疡肿毒,尤其是暑疖等病证的调治。 四、银花绿豆茶: 本方源于《茶饮与药酒方集萃》,由金银花30克、绿豆15克、生甘草5克组成。各味洗净取汁,代茶饮用。全方具清热祛暑、解毒消肿之功,适用于暑疖初期、化脓期的调治,也用于复发性暑疖的预防。 五、消毒瘦肉汤 由金银花、野菊花各20克,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紫背天葵10克,瘦猪肉克,荷叶2张,蜜枣6枚组成。各物洗净,猪肉切片、沸水焯去腥污,与其他各物加适量清水煲汤,饮汤吃肉。全方既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又益气养阴、补脾益胃,适用于复发性暑疖,及其气阴两虚性消渴、糖尿病疮疖的预防与辅助治疗。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仅限于分享,不作为任何商业用途,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uiyuncao.com/htkhxcf/4603.html
- 上一篇文章: 更年期症状烦人广东名中医教你中医调理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