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背天葵栽培技术,科学种植是关键,种植致
紫背天葵为宿根性作物,我国南方地区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全年可陆续采收,如在保护地内种植,其产量和品质要好些。在北方地区保护地内可常年种植,露地春、夏、秋季可种植,但要注意6个月左右更新一次幼株。 (1)品种类型 紫背天葵有红叶种和紫茎绿叶种2类。①红叶种叶背和茎均为紫红色,新芽叶也为紫红色,随着茎的成熟,逐渐变为绿色。根据叶片大小,又分为大叶种和小叶种。大叶种,叶大而细长,先端尖,黏液多,叶背、茎均为紫红色,茎节长;小叶种,叶片较少,黏液少,茎紫红色,节长,耐低温,适于冬季较冷地区栽培。②紫茎绿叶种茎基淡绿色,节短,分枝能力差,叶小椭圆形,先端渐尖,叶色浓绿,有短茸毛,黏液较少,质地差,但耐热、耐湿性强。 (2)整土定植 选肥沃疏松、肥沃的壤土地块种植。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千克,加适量复合肥,深耕晒垡,整土做高畦,畦宽1~1.2米,畦高20~25厘米。通常采用无性繁殖培育幼苗。一般于5月初开始,选晴天的下午定植,温度低的地区可覆盖地膜。一般栽2行,定植密度春季30厘米X30厘米,每亩种植~株。秋季10厘米X20厘米,单株、双株定植均可。定植后浇定根水。 (3)田间管理 紫背天葵在整个生长期中,对肥水的要求比较均匀。定植后10天左右,应追施提苗肥,一-般每亩施腐熟人畜粪肥千克,适当加尿素5~10千克,以促进多分枝。进入采收期后,要求每采收一次追肥一次,每次每亩施腐熟人畜粪肥~千克,适当加尿素10~15千克。一般每次追肥后都应及时浇水1次。间隔7~10天进行1次叶面施肥,用0.3%磷酸二氢钾十0.5%尿素混合喷施。平时注意保持土壤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但灌水量不宜太大,保持土壤见干见湿。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如土壤板结,应适时中耕,在整个生长期中,应中耕除草3~4次,在采收多次后,应及时打去植株基部的老枝叶,促进新梢萌发,延长采收期,提高产量。 不同季节在保护地种植,要根据季节和气候条件采取保温和降温措施。如夏季注意遮阳降温。在冬天有霜冻的地区,可用大棚加小棚覆盖栽培。遇严寒天气,小棚上再加草包。 (4)采收及采后处理 ①采收时间定植活棵后20~30天,株高25~30厘米,嫩梢长15厘米时即可采摘上市,只要条件适宜,一年四季均可收获,以春季和秋季产量最高。在北方温暖的夏季,一般10~20天可采收1次,早春、深秋或冬季温室生产为25~30天采摘一次。南方春、秋两季为10~15天采摘一次,夏季和冬季20~30天采收1次。一般采摘的次数越多,分枝越旺盛。采用小拱棚栽培,上市时间可比露地早20~30天。 ②采收方法采摘先端具5~6片叶的嫩枝梢,第一次采摘留基部2~3节叶片,以后每一叶腋又长出一新梢,下一次采收留基部1~2节叶片,这样可控制植株的株型。每亩产量可达千克,全年每亩可收千克。采收时最好用剪刀剪,剪完有病毒株时要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③采后处理采收的梢、叶应鲜嫩,无病虫为害,无黄叶。采收后放入盛器,拣出老叶、黄叶、病虫叶后,在清水池中冲洗一下,捆成克一小把或装在盒里并覆保鲜膜,在恒温下可存放6天,6~8°C条件下,可储藏10余天。装入塑料销售箱,运至销售点上市。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tiankui.com/htkhxcf/11321.html
- 上一篇文章: 它是我国传统高钙菜,食用超千年,如今却被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