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和胸痹是临证中常见的两类病证,现通过两篇文章,分享和总结本人一年来所治颇有疗效的部分病案,以求学有所得,精进医术,造福百姓。

1.一物心胸畅

年2月,北方正处严寒时节。某天上午,我正在路边烤火聊天,一病患过来找我把脉,说:“自己这两天胸闷乏力,咳吐黄痰,难受死了,该吃点什么药?”我之前给她看好过病,对她的情况了解,就看了下她的舌头,胸有成竹地说:“把脉都不用,熬点“颗老蛋”煮水喝吧!准管用!”。“颗老蛋”哪有?我心想真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指着旁边老李家墙上干枯的藤条,说:“老李家有,你去找俩”。她果然寻得2个。第二天报来喜讯,说:“王医生,你别说,这东西可真管用!我回家熬了半锅水,喝下去那胸口你不知道,那就得劲的呀!今天也不吐痰了,真神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当地人叫的“颗老蛋”究竟是何物?竟能起到如此好的疗效?

其实,“颗老蛋”这种中药,全国许多地方都有,不同的地方名称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学名——瓜蒌,也叫栝楼。这个东西可谓全身都是宝:全瓜蒌,瓜蒌仁,瓜蒌皮,瓜蒌根(即天花粉)都可作药材,且功效不同。

《伤寒杂病论》中多个方子包含瓜蒌,如瓜蒌薤白白酒汤、小陷胸汤、枳实薤白桂枝厚朴瓜蒌汤、竹茹半夏汤、瓜蒌茯苓汤等等。《神农本草经》:“括楼根,味苦寒,主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一名地楼。”《本草经集注》:“实(即瓜蒌果实),主胸痹,悦泽人面。茎叶,治中热伤暑”。

瓜蒌味甘苦,性寒,可以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对肺热痰浊,胸痹心痛,痈肿,便秘等均有疗效。如果是脾胃虚寒,大便溏泻,有寒湿,还是要慎用。

2.经方小儿安

姨夫外孙,10岁,其母诉子夜间翻来覆去,很难安眠,故来寻求中医治疗。我查之舌淡红,苔黄腻,脉右寸微,关尺脉弦,脉偏迟缓。问他胸部可有不舒服,答曰:“有”。我想这就对了,这正是胸痹痰热蕴肺啊!且“胃不和则卧不安”,当以宽胸涤痰治疗。《金匮要略》上明确记载:“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患儿“阳微阴弦”、“不得卧”均对证,遂果断处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瓜蒌15g,薤白15g,半夏6g,枳实6g,白酒2两。

5付,每日1付,水煎服。

后来随访,姨夫说孩子喝下药就好了,没再说不舒服。

按:经方虽有数千年历史,如今疗效仍然不小,将来还会有疗效,这是一种穿越时光的强大力量,吸引着历代医者去汲取,这也正是中医的伟大之处!

3.中医治胸背冷痛案

患者侯某,男,65岁,辉县市土楼村人。年12月27日初诊,诉胸闷胸痛,后背发冷疼痛1月余,夏日不痛,冬日则犯,腰以上冷,伴有吐痰,纳食可,大便不成形,小便多。舌尖红暗,苔薄白,舌下瘀,脉沉细无力。西医诊为“冠心病”、“高血压”、“慢性胆囊炎”。医院治疗不效。

此病按胸痹来治,初以温阳化痰活血为主,处方:

桂枝12g(后下),制附子10g,瓜蒌10,薤白15g,枳壳10g,陈皮10g,当归15g,川芎12g(后下),半夏10g,白酒2两。7付。

自备麝香保心丸。(有是证用是药,不可拘泥十八反)

二诊:年1月2日,患者诉症状稍有减轻。原方加减,处方:

桂枝12g(后下),制附子12g,肉桂5g(后下),薤白15g,枳壳10g,陈皮10g,川芎12g(后下),半夏10g,延胡索10g,人参6g,白酒2两。7付。

三诊:1月10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tiankui.com/htkgnzz/9397.html